AG百家乐

您的位置: 首页 >> 机关党建 >> 支部风采 >> 正文

【建校75周年校庆】坚守党校初心 努力践行教研咨一体化

日期:2024-06-21 作者:徐瑜璐 来源:网上投稿 浏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为党育才,强调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解好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遇之惑;为党献策,要求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等方面推出高质量成果。党校教师坚守党校初心,以系统思维将“育才”与“献策”相贯通,努力践行教研咨一体化发展,既是科学方法,又是内在要求。

注重科研对教学的支撑作用,坚持“用学术讲政治”。理论修养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对领导干部来说,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掌握得越牢靠,政治站位就越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就越强,观察时势、谋划发展、防范化解风险就越主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全面、准确、深透阐释是党校教学的核心要求。课堂上讲全、讲准、讲深、讲透党的重大理论,以党校教师自身对相关理论学全、学准、学深、学透为前提,内在地要求党校教师不断淬炼、始终秉持较强的理论素养,以深耕、做强科研为基础,增强与学术界的对话、聚焦专业领域深透研究阐释、推进相关理论发展,并将其转化为“用学术讲政治”的教学方略,贯穿讲题选择、题目设计、框架结构、分析阐释、资料运用、概括提炼始终。通过“用学术讲政治”,为学员提供新知识新视角,避免陈旧老套;对既有信息进行逻辑加工,避免零碎、缺乏体系;对现象进行深度分析,避免表面而不深入;对如何完善提出看法,避免空洞而不实际。

注重教学与决咨的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党校课堂是教员与学员的交流互动平台,不同于一般高校灌输式教学,也不同于更多偏重理论争鸣的学术研讨,这也决定了教科书式、纯理论推演式教学不如“决咨式教学”更受欢迎、更具实效。“决咨式教学”直面实践重难点问题、直接回应学员关切,更加注重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在给予理论思想武器之余,进一步明确了理论思想武器的运用法则。“决咨式教学”须臾离不开教师平日里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重难点问题的关注,并以大量的调查研究辅助深化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对相关对策的提炼。将决咨思维、决咨成果向课堂适当转化,是活化深化理论阐释,推动政治性、实践性、生动性、学理性兼具的高质量教学的重要法宝。与此同时,还要注重教学对决咨的赋能。党校学员多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务工作者,对相应专业领域的突出问题、现实阻滞、对策方法思考深入。充分运用学员资源聚焦专题开展调查研究,了解问题成因、政策诉求,形成决咨专报,提交相关部门参阅、辅助领导决策,是以决咨推动教学基础上,进一步以教学反哺决咨的可行路径。

注重厘清教研咨的“相通”与“不同”,持续推进教研咨一体化。存在“相通”是教研咨一体化可行性的基础逻辑。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决咨,本质上都是对一个话题、一个问题的分析思考,其内核都是对某话题、某问题做好分析,提出对策思路。分析到位与否、对策有效与否决定了教研咨的质量高低。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教员与学员有效互动是其中两个重要因素。教研咨之间存在“差异”是一体化的动因,也是客观事实;一体化并不要求完全消除“差异”,从“共通”的内核出发,找准教研咨“个性”,以大力推进教学培训、科学研究、决策咨询一体化发展,努力实现教出水平、研出深度、咨出质量。比如,科研更注重理论创新、决咨更倾向实践回应、教学更突出观念启迪等。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校事业必须始终坚持的政治站位,是践行党校初心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新征程,作为党校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自觉在党的新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精准定位,自觉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坚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找准党校工作与党的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紧扣党之所需、发挥自身优势,努力践行教研咨一体化,始终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