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党校系统工作第16个年头了,岁月总在不经意间翩然而过。花开花落间,上海市委党校迎来了建校75周年。眉宇尽思量,何言为庆生。世上任何华丽的词藻都不能表达我的心声,惟有“至此鲜花送党校,纵马踏花向未来”以此共勉。
75年,若是放在一个人身上,他已经是进入了古稀之年,但是在上海市委党校的岁月年轮里,是风华正茂正青春,也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岁月。在这个地方,永远有着比你优秀1万倍,但比你努力1万倍的人们,他们不辞辛劳,努力拼搏。很多平凡的日子里,繁星点点的夜晚,抬头望去,海复楼和海兴办公楼里灯火通明。在这里,他们不知疲惫,靠着心中的信仰,散发着不竭的动力。他们解答了是什么,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最新的政策精神。他们回答了为什么,就为了将党的最新理论送上到学员们的课堂上,也为了转化成期刊的墨香和决咨的批示。他们用实际行动说明了怎么干,就是挥洒青春和汗水,用奋斗和使命书写党校的荣光。一代又一代党校人,用他们的不懈努力,成就了75年中无数的闪亮,照耀着干部教育培训的实践地和开拓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做科研成果管理工作,每当成果汇总和统计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永远就会有一句歌词在循环播放:You Are The Hero 。每一份亮丽的成绩单背后都有着无数的汗水,就如同无数个黑夜中慢慢的码字。这是一种境界“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样的境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党校人,接过前辈的冲锋号,踔厉奋进在传道授业解惑的三尺讲台上。亮丽的成绩单里有来自年轻教师的,也有来自团队首席和专家的,还有退休后依然笔耕不断的长者。在这片土地上,感受到的就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气息。在这里,我经常会产生一种“知识恐慌”的灵魂拷问。因为我发现,有学者拿来的发表文章,文章的每一个中文字我都认识,但是连在一起,成为了一篇大作,我完全不明白其中的深意。于是,学习,不停的学习,成为了主旋律。我开始多读书,多学习,多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盲点,扩展自己的知识体系。
总有人间一两风,填我十万八千梦。如果说,科研成果管理只是我对党校老师们的远距离观察,那么在参加学校培训的过程中,我就有幸能够近距离体会他们的魅力。在培训过程中,系统学习了经济、政治、管理等课程,我记满了整整一本半的笔记。这些宝贵的知识,不仅让我切身感受到党校老师们的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扎实,也让我学习到了党的最新理论和专业知识。他们以自己深厚的学识,用激情四溢的课程,感染每一位听课的学员。丰富的知识体系和生动的讲解,犹如夏日里的一泓清泉,滋润着听课者干渴的心田,使其吸收知识的阳光雨露,反思自我,提升自我。课堂上的我们,亦被这一腔热血所感染。行动力得到了提升,党性得到了锤炼,始于微小,发自内心。在那一刻,我切实感受到作为一名党校人的幸福感,职场人能够及时得到充电,何其有幸!在这里,可以向身边优秀的同事们学习,也可以向已经退休却依然孜孜不倦成果丰硕的长者学习,更可以向掌握时代脉搏的“90后”和“00后”学霸们学习。在这里,深切体会到本领恐慌和学习紧迫,也会找到人生的榜样和奋斗的方向。每个浪花汇集成大海,每个党校人擦亮共同的金字招牌。每一位党校人和党校之间,双向奔赴成为彼此的星辰大海,成为照亮对方的一束光。
在这个建校75周年欢庆的日子里,让我们携起手来:
做无愧于前辈的后辈 做无愧于后辈的前辈
挥洒汗水,追求卓越,忠诚、求实、开拓
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
努力奔跑,共同奔赴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