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4月27日下午,我校举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第9期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旨在搭建高端学术交流平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国家和上海建设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努力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方面持续发出党校声音。本次论坛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谢岳教授 、复旦大学六次产业研究院王小林教授、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主任官进胜教授做主旨发言。

谢岳教授以《中国贫困治理的政治逻辑——兼论对西方福利国家理论的超越》为题,总结了中国在脱贫事业所做的探索、形成的经验及其国际意义。认为中国的贫困治理实现了一个发展中国家解决贫困的世界性难题;成功经验的核心是在贫困治理中提高了国家的基础性权利,确保贫困治理的可以持续性和精准性;中央权威的理性化优势,将贫困人口的社会福利上升到国家战略,激发了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活力。
王小林教授重点介绍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框架体系,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体系;二是减贫性经济增长发展政策、包容性社会发展政策、多维度精准扶贫政策的三个支柱政策体系;三是强大的社会执行力。
官进胜教授认为,中国实现全面小康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一步,具有世界性的深远影响。向世界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世界生机与活力,助推了人类文明多样性探索,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强大动力。
在交流发言环节,大家对发达国家减贫、中国对口扶贫制度、产业扶贫新思路等问题做了进一步深入探讨。

市委党校副校长曾峻教授作会议总结。曾峻教授指出,学术研究一方面要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学术建构首先要面向实践,要在对实践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重新建构理论框架。另一方面要向世界解释好中国实践的理论建构。中国的实践是独创的,不仅具有中国特色,也具有世界意义,如何用学术话语表达好还有很大努力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