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9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委托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重要论述研究”(项目批准号为:2018XZD06)举行开题论证暨理论研讨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燕爽,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沈炜出席,市委党校副校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重大项目第一首席专家郭庆松主持会议。
沈炜在致辞中指出,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重要论述要做到“六个深入”:一要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重大意义的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宣示了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强烈信念和坚强决心;二要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基本规律的论述,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作为重要的“窗口”,把离我们最近的上海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作为“样本”,更加自觉地把握内在规律;三要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前进方向的重要论述,推出有深度有分量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积极回应理论关切、回答现实关切,让中国在更大范围走向世界、更高层次融入世界;四要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目标任务的重要论述,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回答坚定目标任务的科学性、实践性;五要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争当改革促进派和实干家的重要论述,从学理上进一步阐明理论武装与推动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六要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重要论述蕴含的方法论,领会其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辩证思维和工作方法。
燕爽在致辞中指出,中宣部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重要论述研究》这个重大研究任务交给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充分体现了中宣部对我们的信任,一定要把这个课题做好。要找准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在坚持体系性、系统性的前提下,突出课题的特点和特色;要把改革是中国共产党的哲学观、价值观、方法论的鲜明观点提出来,不能把改革仅仅作为解决具体工作的手段、方法或思路,做好理论的抽象、总结、归纳和提升。要区别改革和一般工作的关系,抓住改革的本质。新时代改革开放最大特点就是中央敢于担当,担起改革重任,一切围绕民族复兴,一切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对改革首先进行长远规划,有一个整体的体制性的建构,最后分步实施。要把改革和开放联系在一起,总书记所讲的“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两个“前所未有”,把改革的精神带到了全世界,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国际意义和世界影响。关注上海经验和上海实践,聚焦上海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鲜活案例,要有开阔的视野,注重对全国典型城市改革开放的比较研究、案例研究和综合研究。
郭庆松从选题背景、研究意义、总体框架和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重点难点、研究方法及实施方案、进度及预期成果、近期安排等方面作了介绍。子课题负责人及代表王公龙、鞠立新、赵文聘、张锋、周敬青对子课题设想作了介绍。
会议邀请了上海社科院原党委书记潘世伟教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张晖明教授,同济大学国家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首席专家、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石建勋教授,经济日报社评论理论部副主任、高级编辑吕立勤,新华文摘编审胡元梓担任评审专家并参与研讨。
专家们在听取项目研究介绍后对课题的研究框架、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给予了充分肯定。在评议环节,专家们结合项目论证材料进行评议指导。专家们认为:一要坚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重要论述研究放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考量,改革开放是一个带有动态功能的互相耦合和自身制度安排的一种自我的制度生长、制度优化能力的体系;二要坚持在党的领导和国家主导的前提下推进改革开放,促进开放和改革之间良性互动和协同配套,处理好改革方案、改革内容、改革举措的逻辑关系;三要坚持整体设计和基层探索,既要摸着石头过河,又要关注体制本身的系统建构;四要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视野下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推动课题研究的系统性、协调性和整体性;五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重要论述研究的新时代特色,坚定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六要坚持改革开放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度、满意度,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服务“高质量的发展”;七要坚持在国际环境发生根本性改变的背景下研究,深化对改革开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念的研究,强调中国改革开放的世界影响;八要坚持成果导向,强化核心观点的总结、提炼、提升,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深化改革开放的研究,九要坚持在时间和空间的坐标系中深化改革,把改革作为一个中国共产党的人类价值观提出来,完善好改革开放的理论体系;十要坚持总结好上海改革开放的成就、经验与创新,强化课题研究的实践特色和案例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重要论述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上海市委党校科研处等相关负责人以及有关高校、社科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30余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