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中秋小长假期间,上海遭遇了今年第13号台风“贝碧嘉”与紧随其后的第14号台风“普拉桑”的连续侵袭,其中“贝碧嘉”更是以史无前例的强度登陆上海,成为自1949年以来影响最为严重的台风之一。面对这场自然界的严峻考验,我校后勤保卫处及各服务保障部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前部署,迅速行动,众志成城,共同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校园安全防线。
一、未雨绸缪,精心筹备
早在台风预警初现端倪之时,校领导便提前部署防汛防台工作,要求后勤保卫处及各服务保障部门事先开展安全检查。后勤保卫处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对全校进行了拉网式安全隐患排查,特别是对易漏水的区域、树木绿植及关键设施进行了重点防护。沙袋、挡水板、潜水泵提前布置到重点部位,室内漏水点提前放置水桶、布草,大理石及瓷砖地面易滑部位,提前铺设防滑垫。除了在常规漏水点配设布件,还在其他点位加强配置,同时,对高大树木进行了加固处理。一系列精心筹备,为后续的抗台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风雨同舟,共克时艰
当“贝碧嘉”携狂风暴雨而来时,后勤保卫处和海兴大厦、上勤楼宇、宗保保安及徐汇园林等近百位同志放弃节假日,毅然投入到抗台一线。他们连续多日加班加点,坚守岗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9 月 16 日凌晨,“贝碧嘉”正式登陆上海,狂风呼啸,暴雨如注,整个校园瞬间陷入了一片风雨之中,尽管提前做了大量准备,但受超强台风影响,仍有近百棵树木受损,倾斜倒伏树木37棵;自动停车抬杆被吹断,非机动车顶棚被吹翻,部分玻璃及海泓食堂玻璃门爆裂,大礼堂、行政楼、教学楼、图书馆、文体中心等地多处漏水渗水。特别是行政楼6-12楼是台风涉水的重灾区,由于窗台渗水漏水,多个办公室都“水漫金山”,把窗台上的物品如文件、书籍都打湿了,个别办公室电源插座就在窗户边上,更是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海兴大厦在房务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快速调配工程部、餐饮部及内保部人员增援,用事先准备好的毛巾、废旧被单封堵渗漏水点,并反复检查更换毛巾被单,避免进一步渗漏水影响设备或地板。由于海华北侧部分雨棚钢索被台风吹断,厚重的雨棚油布被台风吹得来回摆动,影响到了雨棚的安全稳定,海兴大厦工程部同志冒着倾盆大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抢修,他们不顾浑身湿透,加固雨棚并拆掉油布,避免雨棚倾倒造成更大的安全隐患。大礼堂舞台及部分座椅顶部渗漏严重,室外下大雨,室内下小雨,而9月20日即将有市级重要活动在大礼堂举行,为保障活动的正常举行,上勤楼宇的同志们想尽办法,封堵渗漏点,检查舞台电线,并与活动主办方及时沟通,制定安全合理的活动准备方案,在台风“普拉桑”带来的超大雨量中保障了活动圆满安全地举行。宗保保安各位同志顶着风雨反复在校园各地巡视检查,多次外出巡查的同志刚一出门,雨伞即被吹断,雨衣根本无法遮挡暴雨的侵袭,浑身上下没有一处干的地方,大家仍然冒雨检查,及时发现各种情况,并第一时间和后保处及其他服务保障部门沟通联络。徐汇园林的同志们冒雨处理倾斜倒伏的各类树木,保证倾倒的树木不对校园环境造成二次危害和影响校园道路的正常通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守护者。

三、争分夺秒,迅速恢复
超强台风“贝碧嘉”余波刚平,第14号台风“普拉桑”又接踵而至。在这短暂的窗口期,在校领导亲自挂帅,带领后勤保卫处及各服务保障部门,争分夺秒做好后续恢复工作,修补墙面,封堵漏点,加固树木,清理道路,疏通下水道,检查维修设备,经过一系列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保证中秋节后校园正常有序运行。

四、举一反三,总结经验
在两次抗击超强台风的战斗中,后勤值班值守人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众志成城、无私奉献的精神,守护了校园的安全。但后勤服务部门依旧认为工作还有很多需要重视和改进之处。大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全面梳理和分析抗台过程中的不足与亮点,为今后的防汛防台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大家纷纷表示,将继续发扬众志成城、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断提升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水平,为守护校园安全贡献更大的力量。
(责编:许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