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面向“十五五”规划研究上海打造创新之城具体路径,10月31日下午,第五届城市治理学术研讨会分论坛一:“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学术研讨会”在市委党校举办。《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栏目主编、高级记者王多,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李鲁分别主持研讨会。

上半场,四位专家学者作交流发言。市经信委相关同志阐述了上海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时代背景、推进路径。未来,上海将在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推动国际产业合作等方面不断发力。市国资委相关同志介绍了上海国资国企在推动现代化产业发展建设方面的情况,特别是聚焦三大先导产业,上海国资国企通过基金方式进行投资,已经形成了一些优秀实践案例。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鹏,对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在知识产权交易、估值等方面的探索进行了深入交流。这一平台在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服务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市科学学研究所战略规划室副主任、副研究员胡曙虹,从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和科技强国关系入手,分析了上海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人才建设等方面所具备的优势,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主任、研究员于蕾作专家点评。她认为,四位嘉宾发言紧扣上海城市发展主题,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维度阐述了当前上海在城市功能建设中的重点聚焦方向,认为当前上海城市发展要把握好“技术迭代、国际规则制定、新旧动能转换”这三个重要窗口期,不断提升上海在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发展的水平。
下半场,六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发言。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办公室主任、研究员张冬梅基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分享了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以及近几年在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创新资源配置、重大技术协同攻关、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上海师范大学全球城市研究院副研究员张凡从全球视野出发,根据科技创新指标体系,对全球主要创新城市进行多维比较,并对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提供一定的政策建议。中共上海市闵行区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陈有志立足闵行区“大零号湾”建设,从起源、定位、发展情况三个方面展开交流,特别是目前“大零号湾”在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方面的探索进行了深入分析。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党校讲师付羚围绕”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主题进行分享,并基于科技、产业、金融三者关系,结合上海具体实践,提出了四种良性循环模式。AG百家乐官网经济学教研部讲师、博士王春英从营商环境视角,分析了数字技术对于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存在的挑战,并提出相应建议。AG百家乐官网经济学教研部讲师、博士贾晗睿从重要意义、理论逻辑、发展现状及实际路径四个方面,分析如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认为要通过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创新共同体、完善全链条转化机制等方面进行推进。
上海财经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吴一平作点评。他认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是一个系统,需要打破各种制约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的堵点、壁垒。六位发言嘉宾从自身研究出发,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国际科创城市比较、“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发挥、”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对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发展提出了独到见解。
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唐珏岚教授作总结发言。唐教授提到,本次研讨会紧扣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中涉及的重要主题: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围绕技术如何突破、成果如何转化、金融如何加强支持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从“一个成功案例”“一个国际比较视野”“一个核爆点”“一个良性循环”“一个生态环境”“一个突破点”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深度阐释。
研讨会由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市委党校应用经济学学科、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创新工程(落实国家战略与加快“五个中心”建设聚焦领域)承办。经济学教研部全体教师、部分区委党校教师、国民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等参加。
(责编:王守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