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下午,“规划治国与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理论研讨会暨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2025年度学术年会在市委党校举行。作为上海市社联第十九届“学会学术活动月”重要活动,本次会议围绕规划治国作为中国共产党独特执政方式的内在逻辑与时代价值,展开深入探讨。

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会长、上海市社联副主席郭庆松教授致辞指出,规划治国是理解中国共产党成功执政和解读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中国密码”。他强调,规划治国既是“长期主义”的重要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治国理政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市委党校科研处李猛处长在致辞中表示,本次研讨会聚焦“规划治国与中国共产党领导力”,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需要围绕规划治国的历史逻辑与时代内涵、党的领导力核心要素与实践要求,深化理论阐释、服务科学决策。同时,着力构建协同创新的研究格局和工作机制,整合资源、促进交流,为推动领导科学理论创新提供坚实支撑。
聚焦“十五五”:把握发展方向,明确战略重点
多位专家发言聚焦“十五五”规划。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张兆安研究员在《当前经济形势与发展规划》主旨报告中,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国内市场等十大维度,系统分析了未来五年的改革发展任务。他特别强调,要准确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加快科技创新”两大战略任务,充分认识实体经济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大优势和潜力的关键作用。
上海社会科学普及研究会会长周智强深入阐释了“十五五”规划制定的时代背景,指出“十五五”规划是在强调高质量发展、明确中国式现代化作为首要任务的背景下制定的,具有主题鲜明、主线清晰、意义重大等突出特点。
阐释“规划领导力”:解析中国之治的政治优势
本次研讨会的一个突出亮点是提出了“党的规划领导力” 这一全新概念,并进行了深入探讨。学会创始会长、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首任常务副院长奚洁人教授提出,规划领导力是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梯式递进发展的重要领导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
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鹏教授从哲学角度分析认为,规划领导力是合规律性的真理力量、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力量和方向高尚性的价值力量三者的辩证统一,而中国的一系列五年规划正是其当代典范。
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向前教授提出,广大知识分子和学者要积极为政府规划决策提供更多极具创造性、注重规律性、富有预见性的意见建议,不断以卓越规划治国能力提升中国式现代化治理效能,不断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夯实实践基础:深化改革与树立正确政绩观
市委党校领导科学教研部主任李宗建教授强调了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造福人民政绩观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为确保宏伟蓝图落到实处,必须纠正政绩观上的偏差和行为上的不愿干、虚干、蛮干等问题,正确处理好公与私、近与远等重要关系,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市委党校科研处处长李猛教授则以“杭州六小龙”的发展为例,从长三角优势、城市定位、创新规律等16个方面,分享了成功经验与启示,指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于洪生教授则从领导学视角,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推进过程中的四个特点,包括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注重“顶层设计”与“人民参与”相结合、较多以“化”字为后缀语表达发展趋势、以及关注“人的现代化”。
研讨会由学会副会长陈麟辉研究员和陶思亮教授分别主持。陶思亮在会议总结中指出,研讨会为深入理解“制定中长期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这一重要论述提供了多重思考向度。面向未来,学会将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和系统研究阐释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本次会议由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AG百家乐官网领导科学教研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主办。来自全市高校和党校系统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责编:王守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