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年来,崇明区委党校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市委党校的关心指导下,坚持党校姓党、从严治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为主线,以举办中国第十届花博会为契机,以新一轮区级党委党校(行政学院)办学质量评估为动力,从建、研、用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和深化生态文明研究,不断推进教研咨工作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建平台、建机制,打牢生态文明研究基础
一是成立生态文明研究室。2020年下半年,经各方努力、认真筹备,崇明区委党校正式成立生态文明研究室。2020年11月18日,市委党校和区委领导共同为生态文明研究室揭牌。二是设立生态文明研究资料库。在新校舍空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专门开辟地点设立生态文明研究资料库,遴选、购置各类生态文明研究资料近100册,并着手收集生态文明研究各类电子信息资料,为教师开展生态文明研究提供支撑。三是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结合本校实际,建立并完善生态文明研究室相关工作制度。成立校院学术委员会,由常务副校长宋佩娟牵头,生态文明研究室负责人万春利教授作为学科建设“领头雁”,进一步促进校院学术发展。
抓科研、强教研,拓展生态文明研究深度
一是加强课题研究。组织动员全体教师结合自身特长,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发表科研文章。2020年共申报《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指标体系及评估研究》等课题22项,其中获立项11项;在各级各类报刊刊发科研文章10余篇。今年以来,积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及上海全面依法治市等调研课题申报。二是推进科研改革。结合实际,修订完善《校级课题研究工作方案》,把生态文明研究作为主攻方向,强化校级课题评审、立项、调研、结题的全过程管理。三是开发教研课程。围绕生态文明等主题,组织教师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新课试讲、教学竞赛等活动,2020年以来共开发《学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崇明推进垃圾分类的实践与探索》等新专题44项,其中2项获市优秀党课评选资格。四是汇编研究成果。组织骨干教师编印《来崇优秀挂职人才关于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决咨汇编Ⅱ》《2019年崇明区第1、2期处级领导干部轮训班调研报告汇编》《崇明区2019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优秀调研文集》等,及时汇集研究成果。
重实用、强应用,提升生态文明研究成效
一是加强决咨研究。组织教师开展决咨课题研究,并加大对主体班学员决咨研究的指导力度。2020年以来,共报送决策咨询报告6篇,获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5次。其中《以花兴业 以花惠民——瀛庙合作社红掌种销经验对我区花卉产业发展的启示》为党校教师指导2020年中青班学员完成的决咨报告,获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二是打造教学基地。立足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生动实践,以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为重点,开发完善港沿镇园艺村、新村乡乡村振兴等4个现场教学基地,形成《生态美 产业兴——港沿镇以生态文明理念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党建引领绘蓝图 乡村振兴谱新篇——竖新镇仙桥村的探索与实践》等现场教学课程,编撰《上海崇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案例汇编》《崇明区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案例汇编》等实训教材。三是强化实践应用。联合区相关部门,举办生态文明建设专题“2+X”研讨班,安排“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花博会主题讲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培训内容,强化生态发展理念,凝聚生态建设力量。每年围绕生态文明等主题,与区委组织部联合举办“干部论坛”,引导党员干部积极思辨、拓宽视野、明晰思路,为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在今年的党史学习教育中,制定和发布“百年党史·红色课程”清单,提供“红色专题党课”“红色行走党课”“红色故事党课”共50堂,为全区各单位提供点单服务。组织教师深入全区268个村、89个居民区开展义务送教活动,努力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