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打造南上海重要增长极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研讨会举办
11月11日,“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打造南上海重要增长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研讨会举行。市委党校副校长罗峰,奉贤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区委党校校长胡煜昂出席并讲话。奉贤区副区长、区行政学院院长李慧出席。奉贤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陈颖婕、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主任何海兵主持会议。
罗峰指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部署,要把两级党校合作做深做实,让乡村全面振兴落地见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强化顶层设计,以党建引领统筹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力量,构建多元共治的乡村治理格局。要完善体制机制,激发农民内生动力,以科技赋能为支点,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他强调,要以学深悟透为基础,强化全会精神对乡村振兴工作的理论引领;以为党献策为使命,聚焦全会提出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重点任务开展靶向研究,提升党校服务战略决策的能力;以协同联动为路径,深入乡村开展调查研究,重塑基层党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胡煜昂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加强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指明了方向。奉贤是上海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乡村是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稀缺资源”的殷切嘱托,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争当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者、城乡融合发展排头兵方面成效斐然。她感谢与会专家对奉贤区委党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助力教研咨一体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就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径、新模式出谋献策,为奉贤打造南上海重要增长极注入更强动能、更优方案。
与会专家围绕主题,深入探讨乡村全面振兴实践路径,为奉贤在新征程中如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建言献策,贡献智慧。
主旨报告环节,上海市农业农村委二级巡视员、发展规划处处长钟绍萍认为,上海已进入率先推进城乡深度融合、率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率先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展望“十五五”,上海乡村全面振兴要以开辟一条超大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新路为主攻方向,对标国际大都市标准,促进城乡要素、空间功能和治理理念三融合为主线,把科创引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与多方联动建设和美乡村作为双轮驱动,推动奉贤乡村全面振兴走在前头。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史明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农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要通过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他建议,奉贤应聚集“一谷两翼三领域”,做优上海农业科创谷,做强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做精种源农业、智慧农业、设施农业等三大核心领域,率先在南上海打造农业新质生产力集聚的重要增长极。
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张兆安结合上海与奉贤实践,从产业结构、产业融合、乡村振兴三个方面深度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及相关要求。他指出,要把旅游村作为乡村振兴全局中的重要平台,在认知、思路、路径、模式、研究等五个维度探索突破,以颠覆式创新驱动奉贤乡村产业迭代与可持续发展。
研讨交流环节,奉贤区农业农村委党组书记、主任金春早认为,要从锚定新质生产力激活创新引擎,深化环境整治绘就和美乡村画卷,深化改革赋能拓宽富民路径三个方面着力,系统推进奉贤乡村全面振兴。奉贤区青村镇党委书记刘伟介绍了青村镇通过生态一体化、农文旅一体化、产业一体化促进产城乡一体发展的生动实践,将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逐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的“三度”要求,确保乡村振兴见实效。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副教授李宽在解读“分类有序、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基础上,就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素流动、共同富裕等向奉贤献策。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中国政治学会理事唐亚林认为,要从城镇化演进规律、城乡深度融合与新型功能关系三大视角,深度思考上海乡村振兴,建议围绕“以新城建设推动城乡融合的奉贤实践”“超大城市郊区基层治理现代化”等主题,开展系统性突破性研究。
研讨会由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党校新城规划与治理研究室、奉贤区党建研究会、奉贤区委党校、奉贤区农业农村委、奉贤区青村镇人民政府联合举办。奉贤区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决策咨询部、校院工作处、社会学教研部,奉贤区农业农村委,奉贤区委党校,上海百村经济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有关人员参加研讨会。
(责编:王媛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