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明确提出,抓科技创新要讲效率,始终注重创新速度和节点管理,强化金融促加速、政策促加速、监管促加速。这不仅是对传统科技治理理念的提速升级,也是锚定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定位、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布局。
当前,科技创新的竞争已不止于“有没有”“强不强”,更在于“快不快”“能不能先人一步”。在很大程度上,速度成为决定优势的关键变量,效率正转化为战略能力。谁能率先突破关键技术、完成成果转化、抢占产业高地,谁就能在全球科技竞合中赢得主动。
第一,以金融促加速,构建供给精准与价值发现并重的要素强引擎。
科技创新不是单点突破的孤立行为,而是链条式的系统工程。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原始创新到产业转化,一个大的挑战不在技术本身,而在资本的配置失灵。新形势下,有必要打造更具适配性、灵活性与前瞻性的科技金融体系,真正实现以金融促加速。
比如,健全金融接力机制,推动各类资本力量精准嵌入“从0到1”“从1到N”的关键阶段。实践中,一些原始创新因缺乏商业模式而“融资难”,一些成长型企业因资产轻、周期长而“融资贵”。这就要求金融制度更加理解科技、适配科技,创新构建与完善更多面向技术价值而非抵押资产的融资模式。
又如,在关键区域率先探索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证券化、未来收入权融资、科技成果交易平台等制度试点,推动科技资源实现“确权、估值、流转、增信”全流程闭环,以金融工具盘活科技价值,以制度创新提升成果效率。
进一步看,科技金融不仅是创新活动的血脉系统,还是提升整体科技效率的杠杆机制。要以效率优先为导向,让资源配置快于技术扩散,让市场反应快于政策传导,助力科技成果转化打通时间差、信息差与制度差,在时间窗口内赢得战略主动。
第二,以政策促加速,打造高效统筹与弹性适配并重的治理强枢纽。
以政策促加速,要体现在对创新路径的引导能力、对转化节奏的推动能力、对资源配置的组织能力上。讲效率,不是简单求快,而要在确保方向正确、底线守住的前提下,提高政策匹配度和使用率,提升政策落地的敏捷性和感知力,使政策真正成为助力创新主体敢闯敢试的“稳定器”“加速器”。
比如,科技创新链条长、涉及主体多,政策制定若各自为政,不仅会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也会削弱战略方向的整体协同性,有必要推动创新政策由“分布式”走向“系统集成”,建立市区联动、条块贯通、政企协同的响应机制。
又如,面对新技术周期的加快演进,还有必要探索与完善政策小范围试点与动态评估机制,从全面部署转向精准切入,从静态架构走向动态迭代,强化政策的容错性与迭代性,为新兴技术发展预留探索空间和制度缓冲区。
第三,以监管促加速,塑造宽容试错与底线约束并重的制度强保障。
以监管促加速,不是简单的限制和审查,而要以规则支撑、时间容忍和制度弹性,以容错的态度、科学的工具和开放的格局,推动监管从事后管控转向前瞻引导、过程协同与灵活调整,通过更高的制度适应性、更强的场景感知力为科技创新打开发展空间。
比如,从“以技术监管技术”向“以场景治理技术”转变。人工智能、合成生物、量子算法等新兴技术的风险并非来自技术本身,而主要来自具体应用场景中的不当嵌入与利益冲突。可强化监管机构的场景识别能力,聚焦关键风险节点,避免规制的笼统化、前置化倾向,逐步建立基于应用场景的分级分类治理体系。
归根结底,面对技术周期压缩、竞争格局洗牌、创新成本上升态势,关键在于提升资源配置的精准度、政策执行的响应力、成果转化的通达性。抓科技创新要讲效率,不是速度崇拜,不是以牺牲质量、安全和可持续性为代价,而是在争分夺秒中守住价值底线、在追求突破中筑牢风险防线、在机制灵活中恪守法治准绳,进而在高质量发展中跑出“加速度”、跑出“新赛道”。
(作者单位:AG百家乐官网领导科学教研部)
(责编:王守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