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旗帜、方向。
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这一本质特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现代化发展的主线,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超越了西方现代化资本主导劳动的逻辑与对抗,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灵魂所在。
回顾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际,欧洲左翼社会主义思潮与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复兴。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对“中共学”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展开思想理论研究,以期破解中国发展之谜。
坦率地讲,海外学者对中国的正面关注与研究值得肯定,但他们的研究也往往具有局限性,未能深入实地调查了解中国,从而大多未能找到中国何以发展的密码。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这不仅是中国经济模式的优势所在,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创造人间奇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所在、力量所在。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深刻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今天,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指向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
有人说,1978年拉开改革开放大幕之际,当时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落后50年。中国式现代化怎样实现追赶?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是什么?
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时任日本首相的大平正芳时就谈到,“我们的四个现代化概念,不是你们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摆脱贫穷,使国家富强起来,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
今天,我们已经走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社会长期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两大奇迹。中国式现代化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总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征必将愈发清晰明确。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世界。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追求的现代化,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致力于“美美与共”的崇高目标。
中国式现代化反思破解西方现代化的弊病。西方现代化本质上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不可避免地产生内在对抗性与种种弊端。实践已然表明,西方现代化是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
相较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其基本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后发优势。它吸收了西方现代化的长处,如推进工业化、发展市场化、融入全球化等现代化潮流的普遍特征与共性选择。同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现代化的普遍性特征与中国式的特殊性选择相结合,让人类发展现代化的道路更加丰富、生动、精彩。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昭示人类新文明的鲜明特征。
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路径,以伟大实践证明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
从一些国家的转型实践看,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先验逻辑是虚构的。西方国家所经历的现代化之路,主要凭借工业化和科学技术的先发优势,以殖民掠夺、帝国征服、政治奴役以及残酷剥削的方式得以实现。
二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信奉西方发展模式,但它们的现代化进程遭遇诸多挑战。特别是,所谓自由市场在一些国家演变为无政府状态的经济,或演变为掠夺大众的野蛮经济,不仅市场失灵,而且政府也失效,导致现代化被迫中止。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标识了这一人类现代化新的方案的进步性。马克思指出,以往社会人类文明的发展都是“一方的人的能力的发展是以另一方的发展受到限制为基础的。迄今为止的一切文明和社会发展都是以这种对抗为基础的”。然而,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追求共同富裕的目标,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融入了中国共产党人清晰的思考和主动的选择,开辟了人类文明发展新的道路和新的方向。
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团结就是力量,信心赛过黄金。我们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团结奋斗,继续爬坡过坎、攻坚克难,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单位:AG百家乐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