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百家乐

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解放日报: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日期:2023-04-13 作者:徐瑜璐 《解放日报》2023年4月13日第12版 来源: 浏览:

推进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强法治建设。全面学习、把握与落实中国式现代化场域下法治中国建设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法治化之于国家建设的保障作用,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固根本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新征程上,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是阐释法治方法论。

以统筹法治与改革方法为例,要深刻认识“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的关系。一方面,继续坚持辩证思维、系统观念;另一方面,结合时代背景深入阐释二者的内在关联。

在前期改革阶段,法律本身就是改革的重要内容。改革一马当先,冲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体制和制度;法治紧随其后,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的体制和制度。改革是破、法治是立,改革是变、法治是定。

新时代,法治体系日益健全,“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成为统筹法治与改革的重大原则与理念,需要深入研究、深入推进。

二是阐释法治价值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价值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比如,“人民民主”升华至“全过程人民民主”,“公平正义”发展为“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等。实践中,对标新要求的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等探索加速推进。

三是阐释法治规范论。

一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是依规治党的法规依据,又是依法执政的制度之基,是我们党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显著优势。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依规治党之规内涵于全面依法治国之法之中,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日益显现出法治规范的实践意义。

稳预期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需要在现有制度体系基础上继续推进法治建设。

一是抓导航,健全宪法实施制度。

宪法是国家兴盛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建设法治中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首要前提就是健全宪法制度。

当前,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现行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良法。

为了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牵引作用,需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完善宪法实施制度体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立法法规定,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新形势下,必须确立“依宪立法”在立法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使得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确保立法工作和法律体系建设体现法制统一性特征、维护宪法作为根本法的最高法律权威。

二是建主体,优化严格执法制度。

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要率先突破,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行政机关是否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关系行政公信力,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新形势下,要围绕健全行政裁量基准、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落实行政执法责任等方面要求,进一步优化严格执法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

三是强基础,完善法治社会制度。

法治社会是构建法治国家的基础和底座。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完善法治宣传制度、完善“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制度。

四是筑防线,补充公正司法制度。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有学者将法治划分为法律认识要素、法律操作要素、法律设施要素。其中,法律设施要素特指法院系统、检察系统等。新形势下,在有法可依、有法想依、有法会依的基础上,要以公正司法促进“法之必行”,增补司法行政机关之间的协调制度、完善公益诉讼制度等。

利长远

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法治能力是建构法制、厉行法治的综合素养。

从主体上看,不仅要提升执法主体的法治能力,还要提升规范对象的法治能力。要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从内涵上看,不仅要淬炼国家法律的运用能力,还要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设要求,持续提升监督制度、实施制度、保障制度、党内法规制度适用中的法治能力,特别是党内法规制度运用方面的法治能力。这是坚持依规治党、将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的重要保障。

从方式上看,除了加强法治宣传、法治培训等,还需结合新时代信息技术等发展趋势,广泛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法治能力。但也要注意的是,运用数字技术必须符合公平公正的原则,而不是形成“数字鸿沟”。

(作者单位:AG百家乐官网公共管理教研部、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