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变得更智慧,是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深化全域数据治理,打造态势全面感知、趋势智能预判、资源统筹调度、行动人机协同的治理平台,是让城市变得更智慧的新探索。
第一,涵盖公民个体、法人主体、城市生命体。
对上海而言,“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构成数据治理的重要方面。“一网通办”着力于政务服务领域,主要为公民个体和法人主体提供政务服务,目标是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一网统管”着力于城市治理,通过数字赋能使城市运行能感知、会思考、有研判、善协同、强行动,实现“高效处置一件事”。
通过“两张网”的建设、融合与发展,形成覆盖公民个体、法人主体和城市生命体等多个方面的数据治理网络。
第二,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服务。
线上,通过“一网通办”总平台和“随申办”App在线24小时提供各种政务服务,努力做到“进一个门户,办大小事情”,实现线上办理有速度。
线下,将行政服务集中到一个地点、一个窗口,努力让民众“找一个地方,跑一个窗口,办所有事”,实现线下办理有温度。
比如,原本办理夜间施工许可需要到窗口递交申请表,到安质监站开具证明材料,需要3个工作日才能办结,现在从材料审查、条件审核、受理收件、批文拟定到制证签发许可证,都由智能审批系统自动操作,实现“全程自助办”和“秒批秒办”。这一过程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审核压力,实现政务服务从“人工”到“人机”的跨越。
面向未来,通过形成24小时全域感知和数据采集、24小时算力运行保障和问题预测分析以及24小时派单和处置体系,城市运行可以更安全、更高效、更有序。
第三,平时治理和应急管理相结合。
全域数字治理应当重视平时的日常治理,在机制设定、流程安排、力量配置、场景应用等方面都要考虑日常治理的需求。
同时,也要积极整合应急管理体系。在更早的时间发现风险隐患,形成风险预警机制;在应急状态下,预测和分析出应急问题,启动和优化应急管理预案;在应急处置过程中,通过数据赋能,推动跨领域、跨层级、跨部门应急联动,提高应急管理效能。
第四,强化数据的“通”和“联”。
坚持“以共享为原则、以不共享为例外”,将大数据中心作为政府部门数据“通”和“联”的重要节点,塑造数据联动、分享和共享机制,构建一体化数据收集、治理和使用系统。
在完善人口、法人、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社会信用等数据库的基础上,形成服务多样需求的业务库、主题库,推进重点领域的数据治理与数据整合;强化统一数据资源、统一地理信息系统、统一处置力量、统一基本管理事项、统一管理运行系统的标准化建设,为智慧协同治理和整体性治理提供保障。
在数据标准化基础上推动业务流程“互联网化”,优化数据模型、数据算法及智能分析等一系列数据处理和服务能力,支撑全域“数智化”服务,促进数字治理的开发迭代、创新拓展。
(作者为AG百家乐官网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