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民安是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必须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变局中把握规律、在乱局中趋利避害、在斗争中争取主动,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同经济社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部署,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第一,实现安全与发展双轮驱动。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和安全任一方面的明显短板,都会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
要在遵循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和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以保障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为出发点、落脚点,既通过发展提升国家安全实力,又深入推进国家安全思路、体制、手段创新,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也有新变化。只有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抓住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这个关键,增强供给体系韧性,形成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才能形成在发展中保安全、在安全中促发展的格局。
第二,促进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相协调。
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国际贸易投资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受到非经济因素严重冲击,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使得本就孱弱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
基于此,既要解决好国际安全共性问题,也要处理好国内安全特有问题。要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政治定力,以增强综合实力为核心,建设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市场基本盘,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强大推动力。
国家安全不仅是国家内部的事情,还必须积极防范国际安全风险的传导、耦合、演变。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安全短板都会导致外部风险大量涌入,形成安全风险洼地;任何一个国家的安全不足累积到一定程度,都会外溢成为区域性乃至全球性安全问题。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机遇、新挑战,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共建、共治、共享构建开放和安全发展新局面。
在历史性进程的交织作用下,中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积累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方面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会少。要避免风险叠加共振升级形成复杂风险综合体,进一步加强对安全风险的感知、预警、预防。
为此,必须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做好国家安全风险评估,增强国家安全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和有效性。
第三,注重防范化解安全风险链。
当下,经济社会运行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等不断汇集并迅速扩散。伴随非均衡、跨越式增长模式,经济社会运行的外部环境与内在机理日益复杂化、风险化。当运行“硬环境”和制度“软环境”的风险交织叠加,安全事故的链式效应增强,就极易诱发蝴蝶效应。
要提高风险链辨识和预警能力,创新更主动、更及时的预警手段和科学“断链”方式;要从“凭人工”到“靠智能化”,引入智能化和智慧化跟踪、分析和评估手段,不仅要充分发挥从直觉和经验出发的定性管理,也要重视数据搜集和定量分析的精准管理。
从安全逻辑来看,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之间只有产生先后、表现形式的不同,没有大小、轻重之分,而且一定条件下可能相互转化。
一方面,传统安全问题出现更多表现形式,新问题层出不穷;另一方面,非传统安全问题更趋复杂多样,一定时空下甚至超过传统安全威胁。单纯强调传统安全或非传统安全观念,单纯强调某一领域的安全,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
由此,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打好防范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作者单位:AG百家乐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