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百家乐

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文汇报: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日期:2022-02-23 作者:施春来 《文汇报》2022年2月23日第8版 来源: 浏览:

奇迹背后的举国体制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奇迹背后,我国特有的举国体制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体制保障和体制优势。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我国的举国体制根植于深厚的中华历史文化传统中,与民族文化基因相契合。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迅速改变“一穷二白”状况,在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国计民生、科技进步等重要工程、重大项目上采用举国体制并取得巨大成就。聚全国科技核心力量,依靠中国人自己力量,创造了“两弹一星”史诗般奇迹;举国聚力进行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奠定了中国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重要基础,也奠定了我国今天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分工体系重构中具有自主、稳定、安全可控的产业韧性基础。回望过往,全国范围内统一配置资源的举国体制,是与新中国建国初期资源匮乏、基础薄弱、人才短缺的国力初始条件相适应的,发挥了社会主义国家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对国家经济建设发展道路的创造性探索。客观而言,曾经的举国体制比较依赖政府的行政动员及集中计划调配能力,比较少把市场配置资源的因素纳入决策视野,比较容易导致资源要素配置模式的僵化固化,影响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影响创新驱动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改善和进化。

      

       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新型举国体制新在哪里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成为多重约束下求最优解的过程。从国际上看,科技创新引发国际分工重大调整,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改变国家力量对比。一些科技大国利用拥有的科技先发优势,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和环节对中国科技进步“卡脖子”,遏制中国科技发展,试图阻断中国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通过新型举国体制探索新时代我国科技进步的制度安排,探寻我国新阶段重大科技创新的组织方式,建构破解我国科技发展关键难题的战略路径,具有鲜明的现实逻辑。

      

       新型举国体制中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相互依存、互为补充,既要贯彻国家意志,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实现国家战略目标,也要维护和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在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中的需求导向作用和效率牵引效用。国家重要的前沿基础研究既需要政府统筹基研10年规划、统筹部署核心基础研究资源投入,建设国家实验室,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也需要鼓励采用“揭榜挂帅”“英雄不问出身”,动员全社会基础研究精锐资源加盟。在适宜市场化资源配置的科技创新细项目或细分领域,应充分激发创新主体的活力和自主性,激发全社会科技创新力量和热情,汇集涓涓细流成大河大海,是新型举国体制应有“新义”。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更加凸显新型举国体制需内嵌全球化和开放创新特征。不仅要重视自主创新,也要重视开放创新,重视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的国际融合;不仅要在科技全球化合作创新中提升中国科技创新的全球水准,更要在前沿科技突破的全球引领中维护好国家发展和安全利益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科技创新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从“嫦娥工程”的稳步前进到“中国天眼”的落成启用,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布局到“天宫”“天问”深远太空硬核科技的重大突破,“国之重器”缤纷呈现,彰显了新型举国体制的独特优势。

      

       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加快科技创新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内涵。

      

       聚焦原创性原生性的国家创新策源能力至关重要。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展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在一些领域还有一定现实差距,关键在于原创性引领性的基础研究突破。从强化持续性的基础研究规划、基础研究投入到高端科技和产业高端人才队伍,都需要战略科技力量的举国储备和举国精准部署,从点线面到关键全领域实现创新策源能力的系统提升。要全面提升各类创新主体的能力,培育一大批世界级领军企业,鼓励更多企业开展原创性研究,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科研院所,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世界级科学研究中心。

      

       聚焦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整体强大至关重要。国家创新体系是决定国家创新发展水平的基座,国际科技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科技创新体系整体能力比拼。从科技创新发展规律视角,“卡脖子”核心问题并不简单地是某个学科或专业的难题,并不简单地是某个技术瓶颈或是某项产品的创新,而是科技创新体系和产业链发展的整体运行机制和系统性能力问题。所以,不但需要解决具体项目或产业的技术瓶颈,更需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持续孕育激发中国科技创新体系潜能潜力,构筑强大国家创新体系的底座力量;更需要发挥和尊重市场规律与运行趋势,在促进科技创新体系和高端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上探索新路,加快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构建雨林生态式的全社会科技创新氛围。

      

       聚焦国家科技创新全球合作的国际软实力至关重要。自主创新从来不是关起门来搞创新,要面向全球全方位推进科技开放合作,推进各类创新资源全面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我国经济和科技硬实力日益崛起的过程中,理性发出中国科技进步的声音,展示中国友善的科技强国方案,方能赢得世界对中国科技力量和科技创新贡献的信任、尊重和接纳。犹如上海成功举办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所展现的润物细无声和射电望远镜FAST对全球开放的胸襟,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构建“科技进步共同体”的叙事软实力,强化我国科技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科技发展的故事。

      

       (作者为AG百家乐官网经济管理教研部副主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知识链接

      

       新型举国体制

      

       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举国体制相比,新型举国体制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通过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协同发力,凝聚和集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社会资源共同攻克重大科技难题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其特征是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并综合运用行政的和市场的诸种手段,尊重科学规律、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