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百家乐

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解放日报:“内外兼修”提升拒腐防变能力

日期:2022-02-15 作者:袁峰 《解放日报》2022年2月8日第13版 来源: 浏览: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时,提出了两个答案:一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对”里提到的“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二是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基于新的实践提出的“自我革命”。

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必须通过自我革命与人民监督,以“内外兼修”的方式全面提升拒腐防变能力。

在长期执政与全面领导的条件下,侵蚀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因素无时不有,动摇党的执政根基的风险无处不在。越是长期执政,越是全面领导,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越不能脱离人民群众。要始终以清醒的态度加以防范并整治,不使小问题变成为大问题,不使局部问题扩大为全局问题,不使眼前问题演化为长期问题。

第一,剖析腐败发生机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贪欲膨胀、存在贪腐机会、具有实现腐败欲望的行动力,是腐败行为发生的三要素。只有做到不想腐,才能遏制贪欲;只有做到不能腐,才能使腐败失去机会;只有做到不敢腐,才能使贪腐者丧失行动的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开展党的优良传统和党性党风党纪党史教育,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通过加强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不想腐的思想觉悟不断增强。

同时,通过在制度规范中落实不能腐的要求,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以监督促进治理,及时发现并防范制度漏洞与腐败机会,不能腐的制度笼子越扎越牢;通过以高压态势与零容忍态度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惩治腐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推动主动投案与主动交代,开展跨国追逃追赃行为等,不敢腐的震慑效应充分释放。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能缺少人民群众的支持与监督。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检举揭发,不可能形成对腐败分子人人喊打的局面,不敢腐的氛围难以形成;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制度漏洞的弥补与政治生态的治理难以推进,不能腐的条件难以满足;没有广大人民群众廉洁意识的形成,党员干部的廉政观念也难以养成,不想腐的目标难以达到。

第二,研判权力运行逻辑,构建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度。

对“一把手”的监督一直是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的重点、难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强调巡视巡察工作要紧盯“一把手”;以往相当一部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手握权力却游离于多种监督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明确将其纳入国家监察对象。

为了构建全方位、全覆盖的监督体系,还进一步推动巡视巡察上下联动,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纪律监督、监察监督贯通衔接,实现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出现在哪里,及时查找问题背后的制度短板、监管漏洞,以案促改、以案促治。

同时,遵循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权力监督规律,以一系列制度机制确保人民群众在发现公职人员、党员干部存在违纪违法问题后可以使用便捷、安全的方式向专职监督机关举报。

第三,总结管党治党经验,形成纪法衔接的执纪执法体系。

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赢得历史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从根本上改变了管党治党宽松软的状况。

在管党治党的专业队伍建设上,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明确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高素质专业化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有力推进了执纪执法工作的规范化、法治化。

在管党治党的制度建设上,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修订、制定了大量中央党内法规。例如,以纪严于法的思路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在党的十九大后又将党纪中严的要求体现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具体条款中,实现了党纪与法律的衔接,发挥了党纪和法律的协同作用,形成了对违纪违法党员干部的纪法威慑。

实践证明,这一系列陆续出台的党纪党规与国家法律,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与监督实施之下,发挥了过滤杂质、清除毒素、割除毒瘤的作用,不断纯洁党的队伍,保证党的肌体健康。

总之,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新时代,我们党以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与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成效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信任,找到了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

(作者为AG百家乐官网研究生部主任、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