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日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收入差距是问题表象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需要把握好“三多”要求。
一是人数多。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同样不是社会主义。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不仅能回应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诉求,助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还能更加充分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实现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发展。
二是层次多。
人的需求、人的全面发展是分层次的。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说,就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这些不同层次的需求对不同人、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既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受教育程度等,还注重畅通向上流动通道,形成人人都有出彩机会的发展环境。
三是途径多。
需求的层次性和紧迫性差异等,决定了促进共同富裕不能仅停留在初次分配基础上。收入差距、贫富分化只是问题的表象,深层次因素还包括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权利不平等、规则不平等和机会不平等。
只有正视和破解这些问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建立更加均等化和可持续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才能鼓励“先富带后富、帮后富”,才能让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
进一步解决分好蛋糕的问题
国际研究显示,欧盟、日本等对公平的重视程度高一点,社会福利也好一些,但经济社会发展效率不是特别高;美国更重视效率,关注公平少一点,社会问题就多一些,持续性不是特别好。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我们应当注重统筹需要和可能、协调效率和公平,对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充分估计,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把握重点、循序渐进。
第一,深化改革创新,激励全员参与共建高质量发展。
当前,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问题依然存在,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还需改善,与共同富裕的内涵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各地区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和条件也不尽相同。
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提升经济循环效率,统筹推出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举措,如新型基础设施、中高端产业、优质教育资源等更优质分布,持续做大蛋糕,努力做优、做好蛋糕。
我们推动的是涉及14亿多人口的共同富裕,不能允许出现“养懒汉”“等靠要”的现象,必须大力宣扬和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同时,积极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重点激发技能人才、科研人员、小微创业者、高素质农民等重点群体活力。
第二,深化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夯实共同富裕的基础性条件。
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各有功能、互为补充。初次分配是指主要由市场主导的要素报酬;再分配是指主要由政府主导的税收、转移支付再平衡;三次分配更强调社会治理概念下的自调节机制,主要是以募集、捐赠、资助等公益和激励方式,来进一步解决分好蛋糕的问题。
同时,还有必要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此来实现以初次分配、再分配为主,三次分配为辅的协调配套组合。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绝不是“劫富济贫”,更不是回到“大锅饭”,而是强调在尊重客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鼓励高收入群体和企业更多承担社会责任,实现效率和公平的最优化。
第三,深化数字化转型,顺应共同富裕的时代趋势与要求。
数据驱动、平台支撑、开放协同、普惠共享被认为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明确提出要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在此大趋势下,我们既要以数字化转型推进共同富裕问题的解决,也要防止因“数字鸿沟”等问题而带来的新障碍。
一项重点工作是,以数字化变革提升治理效能,重塑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合作新关系。特别是,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持下,利用区块链数据可追溯、不可篡改、隐私保护等特性,可以促使有关重点人群的信息更为公开透明,从而增强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公平性,增强政府和各类社会组织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上的公信力。
(作者分别为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党校博士、AG百家乐官网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