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个重要的密码就是独特而强大的组织优势,其中毛泽东开创的“支部建在连上”的基层党建思想具有开创性和奠基性,通过“党指挥枪”建设了一支具有政治觉悟、纪律严明的新型人民军队。“支部建在连上”虽然当时主要是为了解决党对军队的领导而为,但其精神实质及其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运用,为我们党实现上下整合、团结群众、凝聚人心,确保党领导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起到了重要的组织保证作用。
“人民城市建设”是对上海基层党建价值取向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基层党建继承了毛泽东时代“支部建在连上”的思想精髓,又顺应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新变化和人民的新需求,遵循超大城市治理的规律,应时而变、顺势而为,通过组织体系、工作机制和理念内容的创新,构建起了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线上线下、资源整合的工作格局,从而更好地实现了利益协调、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组织社会、引领治理的政党功能。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对上海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路和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继续探索、走在前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基层党建工作的殷切嘱托。2019年11月,再次来上海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深刻回答了城市建设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的重大命题,为深入推进人民城市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如果说“继续探索、走在前头”是对上海基层党建工作的位置定位,那么“人民城市建设”就是对上海基层党建工作价值取向的明确要求。2020年6月,中共上海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见》,提出要“努力打造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城市、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的城市、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的城市、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的城市、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城市”。因此,新时代上海基层党建的高质量发展应该是在助推人民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级,在推进上海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走向更高水平的过程中,开辟上海基层党建工作“走在前头”的新境界。
高质量基层党建要着力解决“实、深、活”的问题
人民城市的根本属性决定了人民既是城市的主人又是建设城市的主人,因此,要以“人民城市建设”为价值牵引,推动实现高质量基层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实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社会治理愿景。在这个过程中,基层党组织成为人民群众参与城市基层治理的链接载体,成为城市基层治理效能的领导者、助力者和保障者。
首先,从理论层面需要搞清楚“人民城市建设”中的“人民”在哪里。因为只有搞清楚“人民”在哪里的问题,基层党建工作才能与时俱进地根据“人民”具体利益和历史面貌的变化,及时反映他们的根本利益和各种实际利益。
从党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人民”不是一成不变的凝固概念,而是一个历史地发展着的主体范畴,随着时代和场域的变化而有所不同。进入新时代,立足于“人民至上”的逻辑建构,“人民”概念实际涵盖了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人民”作为一个无所不包的集合概念,虽然为更多的人获取权益打下了根基,但同时也容易造成认识和实践的模糊和困难,因为“人民”的规模越是庞大,越是需要从整体的视角看待“人民”,越要强调它的整体性特征,但在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层面怎么使个体的人民与整体的人民不陷于一种悖论呢?“人民”不是算术意义上简单的单个人相加,而是具有个体意识和人格的每个人的实实在在的权利活动聚合,只有将“人民”权力转化为每个人的切实权益,使之能够有效地参与到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去,“人民”才能获得现代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应有的尊重。此外,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然要求实现人民民主,这既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社会主义政治本质的切实体现,也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题中应有之义。但现实的情况往往是,越是涉及实际的具体问题时,“人民主体”就越容易被虚化或分解,难以到位,这就涉及人民主体地位如何更进一步落地为实践的问题。在这些方面,以高质量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人民城市建设”是有较大的探索和实践空间的。
其次,从实践层面看,高质量基层党建要着力解决“实、深、活”的问题。“实”就是基层党组织要将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行动导向,努力化解新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以更优的供给满足人民需求,用最好的资源服务人民,提供更多的机遇成就每个人。“深”就是要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参与意识,创新自下而上的公共讨论机制,建立健全基层民主协商机制,使人民群众从被动的响应者转变为社会共治的积极行动者,调动一切力量共同推动人民城市高质量发展,实现城市治理模式的深度转变和系统优化。“活”就是要善于通过智慧化技术打通线上线下联动渠道,搭建无缝衔接的即时互动和一体化服务的平台,在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同时深度重塑基层党组织与基层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形态,持续推动一种以需求为导向、更注重基层群众反馈、持续改进的基层治理模式。
紧扣“实、深、活”,高质量基层党建工作需要发挥“人民城市建设”的价值引领作用,凝聚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价值共识,坚持以人民群众的要求为依归,并以此作为基层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确保基层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不脱离党的初心使命,努力克服形式创新多于内容建设、基层党建悬浮于基层治理和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各类平台叠床架屋的现象,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协调整合党政力量与社会力量,以“绣花功夫”找准基层群众精细需求,在精准化、个性化服务中提升群众满意度;要通过党建引领推动社会力量成长,多渠道、多样化地发挥人民主体在超大城市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基层协商渠道,增强社会协同,在推进城市基层治理的具体过程中做到决策共商、过程共治、成果共享,形成城市基层治理过程中多元主体共奏“交响乐”、党组织“培育社会而不包办社会”的新局面;要通过系统梳理、总体谋篇,厘清各类平台的功能和定位,形成功能区分、彼此支撑的平台体系,实现信息技术优势与群众诉求的无缝对接。
(作者为AG百家乐官网副校长、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