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百家乐

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解放日报: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城市治理

日期:2021-06-25 作者:赵勇 《解放日报》2021年6月15日第10版 来源: 浏览:

推动形成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向。2020年以来,浦东新区以城市运行中心为依托打造“城市大脑”,通过更深的“统”达至更优的“治”,打造“一网统管”升级版,推进“三个治理”的整合协同,为全市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启迪与借鉴。

同一类对象管理向一个应用场景集成

第一,从分散的平台到统一的大平台,推动更大范围的统筹。

原来三个治理领域的平台之间相互整合度不高、协同度不够,数据共享度有待提升。浦东新区探索将三个治理平台整合到统一平台上,形成一个多角色、自组织、强协作的生态系统。政府各个部门在统一平台上共享数据、统一派单,发挥市场、社会主体的作用,推动协同治理。

此前,浦东新区经济治理领域有104个场景,城市管理有50个场景,社会治理有11个场景。政府从用户需求出发,按照“同一类对象管理向一个应用场景集成”的原则进行整合集成,形成了10类57个场景。比如垃圾分类、养老服务、智慧气象、渣土治理、群租治理等场景,都是从人民需求出发而不是从政府部门职能出发,有助于精准高效地满足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需求。

第二,强调“在线、活用、闭环”,推进更深层次的统一。

大数据中心统一提供基础数据、地理信息系统、信用和风险评估系统、派单系统等模块化支撑。在数据治理的基础上,努力使数据精准实时,随时可以被调用,做到“在线”;努力使多源、多维的数据融合在一起,促进数据“活”起来,最大限度发挥出数据的价值。在数据支撑和支持下,致力于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并且使服务结果反馈到原有数据中,推动数据不断更新,做到数据更新的“闭环”。

同时,将提升治理要素的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作为深化三个治理平台整合的核心路径。各个部门进行统一的标准化要素管理和配置,明确要素分类、智能发现方式、处置流程和处置标准,打通业务数据交换路径。

第三,以数字化、智能化推动跨领域、跨层级、跨部门综合改革。

比如,围绕市场主体诉求,建立家门口服务体系企业版。有关部门全面回应企业发展、公共服务和周边环境等方面的关切。按照跨层级协同、跨部门协同、内部协同三种类别,再造流程全闭环,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大闭环”,区级政府“中闭环”,街镇(片区)“小闭环”,基层“微闭环”。

从五个方面入手打造城市“最强大脑”

理念再造——

对政府部门而言,“三个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改革带来理念的再造,强调实现从“政府导向”向“人民导向”的转变。要努力打造“平台型政府”,通过平台建设融通政府、市场、社会,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作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局面。

同时,要打造城市治理“最强大脑”,构建城市治理的“智慧生命有机体”,探索“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路径,聚焦公共安全、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加强业务协同、数据联动和场景共建。

结构再造——

“三个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促使政府部门从传统的金字塔型向扁平化转型,减少管理层级,促进各个政府部门的整合以及更大范围的协同。

流程再造——

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安排的层面,对内部职能职责、处室架构、人员配备、操作流程等进行整合重构,把部门内部流程和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流程纳入整合重构范围。

同时,从人民和市场主体的需要出发对政府工作流程进行梳理,明晰各个政府部门之间应当如何配合,哪些是主要责任部门,哪些承担行政协同责任,民众在哪里可以获得公共服务,打造“整体性政府”。

效能再造——

将能效评价作为推动制度创新和治理效能转化融合的根本动力,构建“战平一体”全流程、全环节治理效能评价体系。在此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数据的作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对效能进行评价,以效能评价全面评估制度完备性、合规性和有效性,形成城市治理现代化迭代升级的动力机制。

监督再造——

通过引入数字化治理方式,使政府行为在网上能够“留痕留印”。一是使民众知晓行政行为的进程,形成对行政权力的社会监督;二是让各个行政部门相互之间掌握彼此工作状态的信息,形成有效的内部督促;三是有助于上级政府部门掌握行政行为的工作流程和效能情况,形成有效的行政监督。

更为重要的是,基于数字化转型所形成的信息数据具有较强的客观性,有利于避免传统监督的主观性,增强监督的科学性,推进行政监督的系统再造。

(作者为AG百家乐官网数字政府建设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