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在党校的培训,是一次触动内心,激发初心的培训。在党校学习,触动很大,受益良多。确实如李宗建老师上课时谈到的,这是一次补钙的学习历程,这个钙是关于格局、信念、理想和坚持。
对于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的理解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提法经常在不同的媒体上看到,但是对于其背后的思想脉络和意义缺乏理解和认知。个人的命运离不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也离不开时代的洪流。中华民族处在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成败在此一举,这是国家和民族的大局。对于一个创业者,尤其是在外资企业工作多年的创业者,我们会为国家的成就而骄傲和自豪。坦诚地说,过去自己并不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大局和自己的工作有什么的关联。潜意识里,我们是一个市场化的科技公司,做好自己的业务,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可以了,用不着操心这些宏大的事情。然而,再仔细想想,我们今天的所有的机会,其实都是国家的发展,时代给予的机遇,我们认为想当然的社会的稳定,市场的不断成长和繁荣,其实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体现,创业企业、创业者其实是国家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受益者。
反躬自问,自己自觉考虑过把企业和事业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机遇放在一起吗?考虑过以此为出发点做一些有力所能及的贡献吗?答案让人汗颜。在自己的意识中,企业就是企业,政府就是政府。然而再仔细想想,其实这是一个浅薄的认识。个人和企业怎么可能离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呢?作为一个企业的创办者,把企业的未来和国家民族的大局结合起来,才是顺势而为,借势而上的明智选择;企业的发展要和国家的战略联系在一起,捆绑国家意志,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受益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企业,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大局找到企业力所能及解决的问题,为此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既是企业面临的广阔天地,也是应有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更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中国知识分子传统情怀在今天这个时代的具体体现。
对于百年世界未有之大变局的理解
作为一个科技行业的从业者,我深深体会到科技革命给各行各业带来的巨大的变化。在参加这个培训的过程中,自己不时都想起2015年去硅谷参加奇点大学关于科技前沿趋势的那次培训。在那个培训中,硅谷一流科技企业家和观察家们分享了关于无人机,3D打印,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智慧农业,智慧医疗,生物科技等行业趋势总结和观察,让我理解了奇点临近的现实意义:技术的进步已经达到了一个阶段,正在或即将彻底地重塑世界的商业模式,甚至重塑世界。他们认为,解决这些全球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技术的创新至关重要,潜台词就是,这些问题的解决非硅谷莫属。坦诚地说,当时我对硅谷的这些人和他们的精神很敬佩。在那个时候,硅谷创造,中国制造,貌似一个完美的组合,也是当时硅谷很多企业家的共识。
五年后,貌似一夜之间,中国的企业在这些所有的领域都有了很大规模的落地和应用,也表现出了非凡的竞争力。中国科技企业竞争力的快速崛起已经开始引发了美国的遏制。硅谷创造,中国制造,这个组合已经快成为过去式了。我不时在想,那些当时意气风发的硅谷创业家们,还会如当年那么自豪和自信吗?我想他们的想法也应该会有所不同。中国的科技企业的竞争力崛起以及美国的遏制,我相信也改变了这些创业者们的思考方式,更不用说美国政府的要求还让他们不得不改变跟中国企业做生意和合作的模式。毕竟,企业的经营可以没有边界,但是企业家还是有国籍的。
我也不时会想,那些相信硅谷能够拯救世界的硅谷精英们,今天面对在美国失控的新冠疫情,他们还有那样的豪情吗?我想,他们应该会有所反思,而这个反思背后的本质问题就是现代化发展模式的问题。特朗普的当选可能就体现出了美国发展模式的问题,在他任内,美国社会对于未来发展模式的分歧进一步凸显出来,新冠疫情则让这些分歧更加表面化。美国也许需要或者正在经历一个拨乱反正,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在变,对西方的迷信难道不应该做一些反思吗?
在我熟悉的数字经济领域,中国的数字经济规模全球领先,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移动支付的普及,全球领先。中国的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这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近 30%的中国企业开始数字化转型。2018 年中国的数字经济规模 31 万亿元,占 GDP 的 1/3,到了 2022 年,中国的数字经济规模在 GDP 中的占比将达到 65%,高于全球 60%的平均比例。国内的领军企业家们都已经提出,中国将在数字经济时代引领全球的管理创新。也就是说,在企业管理领域,中国的企业家们已经开始从学习了上百年的西方管理思想中跳出来,探索数字经济时代的中国管理模式。我想,这就是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在企业管理领域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微观企业管理领域的生动体现。
对目标、信念和理想的坚持
“红色上海”主题教育让我重新认识和理解了党的发展历史。大学时代考试前在走廊里突击背诵的中国革命史,经过多年以后,变得鲜活而有生命力。重新学习了解党的发展历史,深深体会到,党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创业史。这个伟大的创业历程的起点就是:自强、救国、救民。这就是当年那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愿景,这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从党的一大开启了践行这个宏大愿景的历程,然而,实践这个伟大愿景的道路充满了艰辛和坎坷,充满了无数的生死抉择,无数共产党人为了这个愿景无怨无悔,前赴后继,给我最大的触动就是他们对目标、信念和理想的坚持。
应该说,大部分的创业者在开始一个事业的时候都带着自己对未来的向往,都有自己的理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实的挑战,生存的压力,会让自己的关注重点越来越具体,逐步淡忘了曾经出发的目标、信念和理想,甚至觉得这些东西太虚了、没有什么意义。其实,这就是在走向“庸俗化”“平庸化”。作为一个创业的领头人,如果换位思考一下,你自己会选择一个没有什么目标、信念和理想的组织吗?如果在一个没有目标引导、理想支撑,没有精气神的组织中,你会竭尽全力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热情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我们内心深处会发出另一种声音:理论上是这么说的,但是现实中有各种各样的困难……
这几天的培训,尤其是关于党史的课程,犹如一股新风,吹散了自己心中的“庸俗”的浊气,犹如一阵春雨,唤醒了自己内心快被尘封和淡忘的理想。创业怎么只能算计自己的得失,算计当下的得失?如果自己只是考虑自己,怎么能够包容更多的人和资源?如果只是考虑当下的得失,怎么能够拥有未来的广阔天地?如果能够从更广阔的世界、从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当下的这些得失又能算什么呢?“我将无我”,这样的格局让人高山仰止,但是追求做到比自己更大,则是吾辈应有的勇气和追求。
从党发展历程中经历的无数磨难来看,如果只从一城一地的得失来看,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挫败和悲观的理由;但是党的领导人们,一直牢牢坚持追求自强、救国、救民的伟大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有这个伟大的目标,一切的困难都只是通向这个伟大目标的必由之路。这就是目标、信念和理想的力量,这就是创业路程中要补的钙。
仅仅有理想,有情怀是不够的。党的领导人们富有情怀,同时也善于创造各种有效的工作方式。党的领导人最初都是以知识分子为主,但是他们书生入世,却没有书生意气,善于与各种人交往,团结各方面的人,包括工人,农民,甚至青帮的大佬。但是在这些过程中,他们并没有失去本色,失去理想和信念,没有因为要跟三教九流打交道而“油腻”。正如党校老师的分享:“充满激情,在奋斗中坚守初心和使命;勇于担当,在改革中寻求机遇和突破;机智敏锐,在发展中直面矛盾和风险”。
作为一个企业的创办者,毋庸讳言,都离不开现实的财富问题。创造财富,是企业的责任,然而企业还应该有比财富更高的目标。创业,不仅仅创造了物质财富,创业的过程中也沉淀了很多的精神财富。正如吴从环处长交流时所讲的,在创业的过程中也要有精神创业的理念,在创造物质财富过程中也创造精神财富,向难而行,迎难而上。
驻足于马恩像前,回首党校几天的培训,对“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这行字的理解感受跟以往大不一样。创办一个企业,开创一个事业,不就需要这样的勇气和决心吗?这次补的钙——格局,信念、理想和坚持,带给正在爬坡的宏原和自己不一样的力量。
(作者系第四期上海市重点培育创业企业创始人培训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