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我在党校集中学习了有关习近平总书记地方从政经历的系列著作,对我来说是用信仰引领奋斗的新起点、用求知支撑奋斗的新阶段、用责任压实奋斗的新状态、用修身砥砺前行的新基石。习近平总书记的非凡经历、丰富阅历、精湛思想,不仅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加强政德修养、强化党性锻炼、提升担当品格提供了精神文化源泉,而且对每一位年轻干部如何对照、躬身践行指出了砥砺奋进的光明大道。
习近平同志是第一位出生和成长在新中国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他从下乡知青到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从清华大学学生到普通军官,从基层县委书记到地委、省委、党中央,他在党和国家各个领导层级都干过;从西北到华北,再到东南沿海地区,中国的西部、中部、东部地区,他都待过;农民、大学生、军人、干部,他都担当过。这些丰富多彩的经历,重要岗位的历练,历久弥坚的经验积累,对他担当重任、继往开来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些承载着他经历与经验的文字,是砥砺思想、萃取精神、研究方法的营养源泉。我一边读,一边思考,联系到自身的工作,有很多的启迪,特别是为民、务实、担当,这三个词语一次又一次地撞击着我的思想,镌刻在我的心上。
为民,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段时间的研读学习下来,书中无论是经济发展、政治建设,还是为官之道、政令之行,诸事诸般的字里行间,我深深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一股强烈的热爱,对这个国家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从最初的悲天悯人,不舍贫苦农民挣扎在饥寒困苦中,到胸怀天下,立志并践行为民富国强智勇担当。《摆脱贫困》围绕闽东地区如何脱贫致富、加快发展这一主题,提出“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等许多富有创见的理念、方法,始终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主张思想要解放,工作要扎实。
尤其是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出访欧洲三国答问时,深沉的讲到自身责任和为民情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拳拳赤诚耳畔回旋,铮铮誓言脑海萦绕,这股爱国爱民的情怀深深震撼并感染着我。我将精益求精谋实效,全力推动区域经济和产业创新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想方设法为企业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是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始终以此为政的思想根基,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务实,就是要因地制宜、真抓实干。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注重实干。他在不同地方、不同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走下来、干下来的斐然战绩,彰显着他的务实之道。习近平同志不仅在浙江,在河北正定,在福建宁德,对于发展经济,始终强调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优势,而这也是被诸多实践所验证过的“上上策”。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再现了习近平同志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习近平在正定》展现了一位对党忠诚、善政为民、深入调研、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勇于担当的优秀年轻干部形象。在《知之深 爱之切》代序写道:“一个热爱中华大地的人,他一定会爱她的每一条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页光辉的历史。”……字里行间饱含深情又极富思索,我们感受到一名年青的共产党员干部真抓实干,谋划发展的智勇担当。这给了我们长宁经济发展极为有益的启示——要立足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强项更强,加快提升航空服务业、互联网、时尚创意三大重点产业的发展能级。同时,要牢牢把握“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和进口博览会的重大机遇,要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扩大开放和本市“扩大开放100条”的重要契机,切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长宁国际精品城区的整体品质。
担当,就是要知行合一、奋勇图强。陕北七年知青经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在那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他竭尽所思的是助民为民,修厕所、办水井、办沼气池;他后来去上大学,考虑的也是深造以后可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他这一路走来,每一时每一地,无不大写着“担当”这两个字。
《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全面反映了他在党的十六大之后对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战略思考和实践探索。《之江新语》的短论,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推进浙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正确主张,回答了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一些问题,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光辉篇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做实干家”。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要努力践行总书记提出的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做一名起而行之的行动者,积极回应时代呼唤、应对时代挑战;努力践行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的新时代上海干部特质,始终努力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继续发扬商务铁军的工作作风,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为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作者系第57期中青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