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龙岩行,处处是震撼。
对于我们这一代80后来说,对中国近代史、党的革命史的认知往往受限于书本、电影,以及父辈和身边人的讲述,不像我们亲身经历的改革开放40年那般深刻生动。但随着龙岩古田一个个教学点的现场感知,似乎让我走进了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似乎让我感知了那种不顾一切追求自由与真理的信仰,似乎让我看到了革命伟人的音容笑貌和人格魅力。
悲壮。“10万闽西儿女加入中国红军,仅参加长征的8万多中央红军中,就有近3万闽西子弟兵,他们几乎遍布红军各部。长征途中,有2万多闽西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到达陕北后仅幸存2000多人,平均每500米倒下1位。” “中复村罗氏家族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6个孩子全部送上革命战场,壮烈牺牲,由于没有名字记载,最终记录为罗马一、罗马二、罗马三……”听着革命烈士后辈们朴实而又深沉地讲述,摸着墙面、树木上的一个个弹孔,这一串串数字、一帧帧画面似乎让我闻到了鲜血的味道,这是闽西儿女用鲜血追寻希望的味道,这是革命先烈用忠骨铺就真理之路的味道,这是中国共产主义布尔什维克的味道!如此悲壮,如此震撼!
信仰。“牺牲是必然的,活着是偶然的,道路是未然的。”即便在不确定性无比强烈又或者说直面死亡的客观环境下,先烈们坚定不移地选择走上革命之路、斗争之路。我相信这是人民对当时国民党统治阶级强烈不满地集中爆发,这是人民对有尊严地活着的愤然抉择,这是人民对共产主义共同富裕的美好期望与砥砺追求。即便前路是如此遥远、过程是如此坎坷、牺牲是如此巨大,毅然决然、前赴后继!这种信仰,来自灵魂!
魅力。长久以来,感叹于父辈对于革命领袖毛主席的崇拜,感叹于毛泽东思想对于我们共产党人的伟大指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一路上,认真学习着毛主席的著作,感知着他的智慧与魅力。而电视剧《红色摇篮》的一路随行,让我们看到了一代伟人前行道路的曲折和理想信念的坚定。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群众路线是我们党能打胜仗的法宝,也是我们党的工作接地气、有灵魂、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面对着闽西儿女不顾一切地拥护毛主席、坚定跟着走的决心,面对着瞿秋白烈士抵制生的诱惑、选择死的坦然……这不是人格魅力又能是什么?
今日回望一周所见,思考着我们党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在如今和平和谐的新时代,我们无需枪林弹雨洒热血、跋山涉水走长征,但新的、范围更广的、形式更隐蔽的诱惑与考验似乎就在眼前,面对西方意识形态的无孔不入,面对社会矛盾的累积叠加、面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我们更应该具备强烈的忧患意识、担当意识,运用毛主席教给我们的工作法宝,在发展前行和勇于革命的道路上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忠诚干净担当,勤勉尽责敬业,用高质量工作标准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做一名新时代的合格的共产党员!(作者系第6期处级干部进修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