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晚,市委党校开设京剧艺术赏析课,请来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小云先生之子尚长荣和上海京剧院王啸麟两位老师,为学员们讲解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以及自己的从艺经历。赏析课上,几位京剧票友与两位艺术家为我们带来了《赤桑镇》《贵妃醉酒》《珠帘寨》等脍炙人口的名唱段。作为一名从事文化工作的处级干部,从课程中得到诸多感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又有了新的认识。
传承弘扬传统文化要做到“坚守”。当下,摆在我们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是:传统文化和艺术怎样才能适应现代社会?传统文化应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定不能完全迎合市场,而要引导市场、引导观众。就拿京剧艺术来说,国家不仅推动新编剧目创作排演,同样也投入财力、人力开展“京剧音配像集萃”和“京剧像音像集萃”两大工程,抢救、保护了一大批濒临失传的优秀传统剧目。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发展,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基本原则,充分继承和不断坚守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涵和表现形式,更好地按照时代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传承弘扬传统文化要做到“坚持”。王啸麟老师在讲座中提到,京剧是一门很难的、程式化的综合艺术,它的一板一眼、一招一式,都有严格的要求,需要“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不断打磨。79岁的他从练习京剧的四功五法开始,在京剧舞台上已经摸爬滚打五十多年了。这一份坚持可能是当前我们从事文化工作,特别是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人最缺乏的精神。从事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普遍待遇不高,社会关注度也较低,工作枯燥乏味,还可能有长时间坐冷板凳的情况。我们必须学习老艺术家和老文化工作者的这种坚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家底,用久久为功的韧劲,将传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
传承弘扬传统文化要做到“坚定”。尚长荣先生说,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我们更应该坚定对传统文化艺术的自信,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接触到许多国外博物馆的馆长、专业人员,也多次出国交流。在与这些国外博物馆界人士的交流中不难发现,他们十分欣赏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艺术,对中华五千年文明产生的丰厚文化积淀表示羡慕。而在博物馆对外文化交流中,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展览均在当地引起热烈的社会反响。因此,作为文化工作者,我们更应该坚定文化自信。只有具备文化自信,才能真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弘扬下去,才能推动文化发展繁荣。(作者系第95期公务员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