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百家乐

您的位置: 首页 >> 培训动态 >> 正文

时代十问,同题共答——第68期中青班举办“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学员论坛​

日期:2025-11-03 作者:胥 喆、陶 健、李志清 来源:网上投稿 浏览:

10月28日,第68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举办“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学员论坛。论坛运用“总—分—总”讨论方式,叩响时代十问,同题共答工作实践中的多难问题,展现中青年干部在践行高质量发展中的责任担当与创新思维,增强了破解多重复杂发展难题的信心与决心。

论坛包括三个环节:先由10位学员分别围绕“行业产业创新发展、民生事业发展、社会治理改革发展、教育高质量发展、激活人力资源”五大专题,集中分享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所面临的痛点、难点和悬而未决的问题;再由学员选择相关专题进行分组讨论,通过集思广益,同题共答;最后,由各专题召集人就分组讨论意见进行集中汇报交流。

在学员论坛前,先进行了问题收集。学员陈晓青提出,如何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以合成生物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学员张圣滢提出,如何以制度为抓手,用好“长护险”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学员闫鹏涛提出,如何帮助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拥抱数字时代的到来?学员李磊提出,如何关注服务好城市中新兴领域、新就业群体?学员邬洁提出,如何化解超大型城市非机动车管理难、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尴尬?学员刘际飞提出,面对“接诉即办”,在“上有要求”“下有需求”的情况下,如何用正确的政绩观来选择和决策?学员朱瑞提出,行业特色高校人才供给与产业即时需求如何有效对接?学员侯宇翔提出,如何培养好外语人才向世界说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讲好中国故事?学员金晔提出,如何平衡好编制管理工作中的刚性约束与活力激发双重悖论?学员张少华提出,如何破解以职业技能型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问题?

结合前期理论学悟和沉浸式教学实践体悟,学员们就引起共鸣的实践问题进行思想碰撞,并从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实践路径等维度分享了实践思考,并踊跃建言献策,形成了一批具有实践价值的观点与建议。由各专题召集人梳理后,在论坛上进行汇报交流。

一、产业行业创新发展方面。要因地制宜、细分赛道,强化区域协同,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一是加强人才引育与评价改革,促进学科交叉。二是注重投入并建立容错机制,鼓励产业转化。三是拓展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场景,积极发挥有为政府作用,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引入社会资源,推进可持续发展。

二、民生事业发展方面。面对老年化社会问题,政府引导开办更多老年大学,优化公共空间使用,社区居委提升服务老人功能,第三方物业公司拓展服务内容,在帮助老人提升数字化应用能力的同时,增强财产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关注服务好新兴领域中各类新就业群体,通过立法加强权益保护,引导平台优化算法,鼓励新就业群体从业人员积极融入城市社区,发挥区域化党建团建作用,形成“党团组织+社区青年汇+区域社会化网点”的建设模式。

三、基层社会治理方面。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加强党建引领多元共治与协同管理,政府从“划船者”转为“掌舵者”,通过制定标准和规则、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如,在空间规划时,加强非机动车停放空间与公交站、绿化景观、休憩设施等统一设计,采取“开门听办法+共享公共和部分私有资源”方式,引导社会在有限空间内持续挖潜。加强新技术和大数据应用,提升公共服务和管理效能,充分发动社区居民组成志愿者队伍共同参与管理。

四、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要系统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人才培养要面向国家战略,面向产业生产,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引导组织“双师”协同、“双进”,真正将产业行业需求深度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聚焦行业产业前沿,加强学科交叉,突出产学研用协同,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技创新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五、激活人力资源方面。要破除思维定式,将事业编制从“静态标签”变为“动态杠杆”。充分利用专技岗位,搭建事业干部发展“双通道”。建立不同系统间交流机制,加强事业干部人才流动。加强应用技能人才身份认同,完善职业培训机制,紧密对接行业企业需求,探索“定制班”人才培养、技能等级证书的“落户”政策激励、职业培训导师政策扶持,培育市场化龙头培训机构,加强教材开发、资金补贴鼓励。发挥国企带动作用,提升技能人才工资待遇。

市委党校科研处处长李猛教授在点评中,充分肯定了论坛选题深度与实践价值。他指出,论坛体现了问题导向、方法导向、人民导向,不仅找准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还发现了潜在的问题,人民立场、家国情怀贯穿其中。希望中青年干部持续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

(作者为第68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

(责编:王守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