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深学细悟 >> 美文 >> 正文

深刻领会“三新一高”战略思想对竞争性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义

日期:2025-11-18 作者:陈一敏 来源:网上投稿 浏览:

“国有企业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通过深化改革、优化调整、创新发展,国有企业逐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新一高”重大战略部署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我对推动竞争性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并对如何运用这一科学思想指导国有企业加强自身建设有了新的认识。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其中,“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这一论断在集成电路产业中尤为明显,无论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从垂直整合式芯片制造到纯晶圆代工服务),还是工艺制程的创新(从8寸到12寸、从摩尔定律到超越摩尔定律),以及装备材料的创新(从步进式光刻机到浸没式光刻机),都直接转化为产业变革的巨大推力,使得行业整体生产力得到显著提升,电子终端产品市场也得以极大丰富。上述创新的源头在于市场需求,主体在于竞争环境下的企业,转化成果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让世界共享了生产力发展成果。创新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之基。一家参与全球竞争的企业,不但需要遵循商业环境下合规经营、效率运营的原则,更要持续不断夯实竞争环境中的比较优势,因此,需要紧紧依靠创新驱动内涵增长。

辩证看待新发展格局提出的新要求。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企业应深刻理解新发展格局,深刻理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在更高水平满足客户需求,形成高质量发展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体经济振兴要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畅通国民经济的循环。”一个处于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国有企业,更要辩证看待新发展格局提出的新要求。一方面,国企需要有其存在的商业合理性,因为竞争是现代企业生存环境中的永恒主题;另一方面,国企承担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任务,其产品和服务也是国计民生的保障。因此,切实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敢闯敢试、敢担风险,是对其商业属性的正面要求,而对其保障功能的回应,则需在其他方面加以体现,并需特别警惕资本对此功能可能产生的异化利用。

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作为国企党员干部,必须深刻领会党中央对时代大势与自身条件的精准判断,不断践行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的政治责任与使命担当。党员领导干部要在提高政治能力、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不断增强自身本领,提高知识化、专业化水平。专业和系统学习对于芯片制造行业的从业人员尤其重要,要持续不断地、虚怀若谷地向一线工程师学习,才能了解到半导体制造厂生产线上存在的真问题。即使在行业内部,8寸和12寸产线的生产方式完全不同,对运营管理模式、数字化管理能力、甚至岗位和人员需求都提出了不同的挑战。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确保通过持续不断地改进,拉长产线的有效生命周期,甚至找到一条新的成长曲线。这就需要持续加强专业学习,寻求突破方法,将学习效果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将这些积累在科室内、部门内、厂区内予以有效传承。

在“三新一高”战略部署指引下,我们追求的是“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这意味着,投资要有效益,产品要有市场,企业要有利润,员工要有收入,政府要有税收。不同要素和主体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但通向目标的路径是一致的,就是求发展。竞争环境下的国有企业如何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让“支柱”更坚实、让“力量”更强大,需要我们以更高站位、更大勇气去深化改革,促进产业协同和技术升级,进而更好推进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第68期中青班学员)

(责编:王守拙)